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诺奖科学家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暨首届创新生物医药前沿论坛隆重开幕
10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诺奖科学家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暨首届创新生物医药前沿论坛开幕式举行。深圳市副秘书长黄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2012年诺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2013年诺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钟海、深圳市卫健委副主任黎杰运、龙岗区副区长黄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阮健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协理副校长&科研处处长李学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等市区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大学主管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教授首先欢迎所有与会嘉宾。他表示,港中大(深圳)作为深港合作办学的先行者,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创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为己任,在近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和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于2017年成立,是大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既丰富了大学的科研资源,亦进一步提升大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其不断发展得益于深圳市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两个诺奖研究院的发展,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激发更多的创新和创造力,为推动科研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感谢所有参会嘉宾和受邀学者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他提到,我们正在打造一所独特的、高水平的国际化医学院,充分发挥诺奖研究院的科研和人才优势,结合教学科研,不断推进创新研究,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本次论坛汇聚来自国内外顶尖学府的专家学者,期待大家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也祝愿诺奖研究院取得更大的成就,为龙岗区、深圳市、大湾区发展提供更多活力。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很高兴能与大家一同庆祝诺奖研究院成立5周年。他表示,研究院目前已建立了全面展开结构生物学相关研究的核心团队,取得产学研创新与突破;开展生物医药技术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产业化,为深圳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药企业;推动大学为大湾区、中国培养新一代创新药物研究与产业化专业人才。他热忱欢迎大家参加接下来的“2023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学术论坛”。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阿里耶·瓦谢尔教授非常感谢深圳市、龙岗区、大学以及各界一直以来对研究院发展建设的支持。研究院以成为世界级的理论生物计算中心为目标,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及成果转化,重点开展以计算结构生物学为主的基础研究及植根于数据科学的高通量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并培育兼具理论与应用的生物信息及系统生物学人才。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与医药产业的结合发展中间扮演战略性角色。
深圳市科创委副主任钟海先生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诚挚祝贺。他指出,深圳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支持大学的生物医药研发、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积极构建生物医药发展的创新生态。同时强调,人才是科研的核心,教育、科研与人才密不可分,深圳通过建设研究型大学,聚集了一批人才,大力推进科研源头创新,促进高端的产学研合作发展。诺奖科学家在深圳组建实验室,不仅助推深圳进入创新的真正前沿,更增强了深圳的原始创新能力。他期待,未来与国际各界携手,共同开创科技发展的新境界。
“首届创新生物医药前沿论坛”于10月25日-29日举办,为期5天,包括“2023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学术论坛”和“2023计算生物及生物信息学大会”两个大型分论坛,汇聚众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研究、创新成果、发展趋势,旨在更好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培养创新型医务工作者和健康业高端人才。
活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