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港中大(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当你找到一份热爱的职业时,便不会觉得自己在工作

徐扬生校长(左)在医学院成立暨首任院长任命仪式上为郑仲煊院长颁发聘书
医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最新成立的学院之一,郑仲煊教授作为医学院创院院长,许多学生可能对郑教授了解不多。在本次采访中,郑教授将分享自己的从医经历以及医学院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蓝图,并与我们讨论:在当前后疫情时代,社会需要怎么样的好医生,以及医学生如何迈向“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这一最终目标。

郑仲煊教授 Professor Davy CHENG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校长讲座教授
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
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会士
德国麻醉和重症医学学会荣誉会士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杰出荣誉教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
加拿大注册医师高管
郑仲煊教授,1977年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获生物化学学士学位;1979年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83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获医学会颁发的荣誉奖);1987年进入多伦多大学进行内科研究生专业培训并完成麻醉专业。郑教授于1989年进入爱荷华大学和医院门诊进一步研究心血管麻醉学。他在临床和教学/研究实践的学术任命始于多伦多西部医院和多伦多综合医院的心脏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
郑仲煊教授是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的循证医学研究专家,他在快速心脏麻醉和恢复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已成为世界标准。
Q: 郑教授您好,很多学生对您的医学职业生涯非常好奇,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为什么选择学医吗?
我小时候是在香港长大的,70年代去了加拿大多伦多,高中和大学都是在安大略省上的。我选择医学的原因其实和很多医学院学生相似——我喜欢服务和帮助生病的人,并且医学是一个神圣而令人敬佩的职业。对科学、人文感兴趣并具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他们都具备成为一名好医生的特质。
就我个人而言,选择医学这个职业也是受我祖父的影响,他是一名中医,在香港执业。小时候我非常敬佩我的祖父,他是一名充满爱心、令人敬佩的医生。所以我一直想着--如果我要选择一份职业,医学一定是首选。后来,我被多家医学院录取,最终选择了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加拿大最好的研究密集型医学院。
Q: 作为一名医生,您一定做过很多非同寻常的手术,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最难忘的经历吗?当您救死扶伤时,您有什么感受?
医生在职业生涯中会有很多难忘的时刻,我作为一名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医学专家,有幸能够为急症医院的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料。
我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名心脏病医生,你只需要照顾病人的心脏及其相关并发症;假如你是一名眼科医生,你只需要照顾患者的眼睛。然而,我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和麻醉医师,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帮助他/她在分娩并发症期间进行第一次呼吸,到老年人或绝症患者,陪伴他/她到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均为我们的职责范围所在。在重症监护室,我还治疗过心脏病、肺病、神经系统中风和普通外科患者,为他们缓解病痛、促进康复。在临床工作中,我见过许多临床治疗场景,有最快乐的、也有最悲伤的时刻,这些都是我非常难忘的经历。

郑仲煊院长在麻醉学和重症医学领域获得来自不同国家的奖项

疫情期间,郑仲煊院长于加拿大照顾新冠病患
Q:您在加拿大从事医学教育超过35年,推动了当地的医学教育发展,是什么吸引您回到中国,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呢?
这其实也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正如我前面提到,我在加拿大的时候已经有不错的事业,在教学、科研、临床实践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常常到世界各地的大学、医学院和医院,进行快速心脏恢复、卫生政策的徇证卫生技术评估方面的教学与合作。后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找到了我,热切地邀请我担任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医学院创院院长,在深圳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仔细斟酌,在专业上,我是一个喜欢迎难而上的“变革推动者”:在加拿大时,我曾合并了多伦多综合医院最大的重症监护室;在伦敦时,我合并了当地三家大型医院的麻醉和重症监护医学。变化是医疗行业的常态,我很享受这种挑战,尤其是在需要对医生进行创新医学院教育的数字时代,以及日益复杂的医疗体系当中。

2017年,郑仲煊院长在加拿大驻美国大使馆接待国际心血管麻醉师
我主要受香港中文大学段崇智校长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徐扬生校长两位校长的启发,他们都是非常有远见和想法的人。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着手建立一所独特的国际化医学院,以及拥有3000张床位集教学和临床于一体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这个规模比我在加拿大管理的任何一家医院都要大。
而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在国外生活了超过40年的加拿大华裔,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中国已经真正走向世界舞台,切实改变了中国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医疗领域,国家也下定决心,努力向健康中国2030迈进。因此,在我夫人的支持下,我决定加入港中大(深圳),与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市政府的团队一同建设这所世界一流的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当然,这段旅途少不了你们——我们在2021年9月迎来的首届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新生,你们也是我们建立这所世界级医学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长林郑月娥,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揭牌
Q: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于2021年正式成立,作为医学院的创院院长,您对医学院的未来发展有何期许和计划?
我们致力于通过创新学习、发现、关怀和领导力的构建,最终成为促进终身医疗健康的全球领导者。医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地方,更是为大家提供终身健康预防和促进。医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
展望未来发展蓝图,我们希望打造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医学院,输出一代又一代面向新时代的医生,不断推进创新研究,结合教学科研,通过附属医院和合作医院网络的优势,以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大家的终身健康与医疗需求保驾护航。我们将建立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注重团队合作与相互尊重,孕育出一所多元化、富有想象力、创新力的医学院。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们医学院的学子能够成为以天下为己任、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医学领军者。
Q: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疫情时代。有人说,大流行催化了医学教育的变革,您是怎么认为的呢?
的确如此,新冠疫情不仅改变了医学教育,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传统的医学院教学一般为课堂教学和演示,然而在疫情时代,这种互动方式已经受到了阻碍。我们不得不抛弃了许多线下教学、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然而,新冠肺炎只是人类传染病中的一种。我们早就经历过了SARS、埃博拉、艾滋病、H1N1流感等其他传染性疾病。新冠肺炎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构想和定位医学院的教学与培训。而诸位学子需要做的,是与医学院的老师们一起共同努力,确保你们学到所有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
另一方面,突飞猛进的科技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软件进行实时的沟通和互动,临床案例和技术技能训练能通过VR模拟技术实现。
疫情对于我们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千钧重负,希望同学们在朝目标奋斗的同时,也学会换位思考。我们将竭尽所能,帮助诸位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Q:郑教授,我们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仅凭精湛的手术技巧是不够的。那在您心目中,希望我们成为怎样的医生呢?
我们的使命首先是培养大家成为一名杰出、有爱心的医生,希望诸位能够成长为新一代的医者,尽己所能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医生是一个终身的职业,无论是医疗服务还是继续教育。医学世界日新月异,我们20年前学到的知识与今天也有所不同,不断涌现的新循证基础和科学发现已经改变了人们的诊断、干预和治疗方式。从医是一项关爱的事业,也是一段终身学习的过程。
临床实践实际是文理结合的实践,我不希望我们培养的医生只懂得拿着电子设备进行诊断。在过去,很多医生会抱怨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交谈,但时移世异,现在不应该再是那样的光景了。现代的医生拥有那么多的辅助科技技术(人工智能),它们可以大大节省医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更多的信息(大数据)。如此一来,你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在一起。你们不仅需要利用技术去实践文理知识,更应秉承人文精神,以充足的同理心对待患者。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各自社区的领导者,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促进健康事业的发展。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曾说:“好的医生治疗疾病,优秀的医生治疗病人。”

郑仲煊院长在医学院首届新生白袍典礼致辞
Q:医学院是公认的压力最大、最累的学院之一,同学们常常会觉得应接不暇,几乎没有时间出去玩。您也曾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可以与我们分享平衡学习和生活的方法吗?
人们总是说要努力学习,尽兴玩耍。医学无疑是一个非常崇高,但对知识储备要求极高的专业。有太多太多的东西要学了,对吧?请谨记我刚刚所提到的:医学循证基础是在不断变化、发展和前进的。当你在医学院学习着海量的知识时,当你在就业后面对着极高的工作要求时,当你在照顾病人时,偶尔也要学会停一停,放慢脚步。你在医学院获得的知识是最基础的,而打基础的前两年也是最重要的。诚然,与大学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前两年的学业压力相对较小,但他们的事业前景并不像你们的清晰,从医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当你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候,会感到享受和倍加珍惜。请照顾好自己,花点时间停下来。
享受你的工作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不仅是在为自己,而且是在为未来的患者建立基础。有人说,当你找到自己热爱的职业时,你便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工作了。我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每天起床,我总是很兴奋。我想去上班,不是因为还有很多的工作没完成,或者是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而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能有所作为,我和我的团队能有所作为。你们是幸运的,走进图书馆或打开电脑,便能找到现代医学生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资源。你们从指尖上获取的海量信息,比我们当年读医时要多得多。想当年,我的书包里装着几本很重的教科书随时待命,而现在,你们可以更加轻松便捷地获取这些知识。所以,充分利用你的时间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但偶尔也记得缓一缓,深深地吸一口气。


郑仲煊院长在“院长咖啡”活动与师生交流谈心
Q:您想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医学院学生说些什么吗?
首先,你们是最幸运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的首届学生。你们选择的是一所创新型的医学院,在医学院学习意味着你们能够在中国体验到具有国际视野、竞争力和创新性的变革型医学课程与培训。这是一所研究密集型的医学院,我们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推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从未停止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因此,对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医学教育的关键词是医学发现、创新教育、同理心和灵感引领。
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医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和倾听,要懂得相互关心,尤其要重视和班里同学的团队合作。你们是医学院最“资深”的一届学生,好好珍惜和享受未来六年的学习生活。在医学院除了学习之外,与同班同学、学长学姐的友谊也很重要,他们不仅是你们的同侪,更是一生的挚友。他们将跻身成为医学界的翘楚,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与他们一道,感受“医生”这一份令人敬仰的职业所带来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