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港中大(深圳)两校首届医学前沿联合论坛 共探医学新未来
南风暖窗,万物复苏。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4月11-12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办的港中大-港中大(深圳)两校首届医学前沿联合论坛举行。本次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担任大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阮健骢、香港医务委员会主席邓惠琼、加拿大医学委员会首席执行官Viren NAIK、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兼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维民、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陈翔等国内外医学院校领导、临床教学基地负责人及业界代表出席活动。


本次论坛聚焦前沿医学教育、生物医学和临床科学,旨在启迪下一代医学人才的成长,为疾病背后的复杂机制带来全新视角,碰撞思想的火花,激发出富有潜力的治疗新策略。为期一天半的学术盛宴,汇聚国内外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专家学者,现场分享创新前沿研究,共同探讨临床疾病病发机制和生物医学药物用于潜在临床转化的可能性。

开幕致辞

赵伟仁教授
本次大会主席、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在线上致辞。他表示,本次联合论坛标志着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两校在推进医学教育与科研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双方医学院秉持着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共同愿景。赵院长提到,港中大医学院在短短四十余年间跻身世界顶尖医学院之列,离不开学院领导、同仁、校友和同学们的突出贡献,这份追求卓越的信念,同样在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得到了深刻共鸣。未来,双方将继续秉承协作创新精神,以科技赋能医疗,为人类健康事业谱写新篇章。

郑仲煊教授
本次大会主席、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首先对所有受邀讲者及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强调,此次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首次举办医学前沿联合论坛意义非凡,彰显两校医学院在推进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念。此外,本次论坛分别在港中大(深圳)校园和临床培训基地开展,为活动营造了独特的学术氛围。论坛为海内外医学精英搭建深入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现代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前沿话题,希望与会者碰撞独特见解、探索创新治疗方案,为全球医学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AiCARE揭牌仪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智能重症监护室科研教育中心(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CU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iCARE)以融合尖端医学与人文关怀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引领全球终身健康事业的卓越标杆,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在临床研究、医学教育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以创新理念重构重症监护体系。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AiCARE正式揭牌成立。

揭牌嘉宾(从左至右):
欧国威 康诺思腾首席执行官
吴月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顾问
邓惠琼 香港大学名誉大学院士、香港医务委员会主席
阮健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
郑仲煊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王维民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
黄先胤 迈瑞医疗华南区总经理
论坛开幕仪式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周栩可(左)和李晓萌主持
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二十位国内外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专家学者围绕“肿瘤生物学”“交叉学科医学”“医学教育”“药理学”“临床医学”等主题分享创新研究成果及精彩洞见,并与现场观众交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临床培训基地参观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及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学生还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临床培训基地,进一步了解医学院的教学设施和资源配置。

ICU的机器人手术,通过远程实时连接与香港进行互动

重症监护单元配备专业级正压空气交换系统,可即时转换为标准化手术空间

以患者为中心的ICU所具备的关键特征——家庭关怀窗口

ICU中的人工智能,个性化智能医疗系统

关于AiCARE
我们坚信,科技应当助力医疗而非替代人文关怀,智能重症监护室科研教育中心(AiCARE)以创新理念重构重症监护体系:
· 人性化重症监护空间设计
采用全可视玻璃幕墙走廊结构,充分保障自然采光与家属探视性。即使在疫情防控或接触隔离状态下,患者家属仍可通过专属环形走廊实现无障碍探视。科学的功能分区设计,在确保家属探视权益的同时,有效杜绝院内交叉感染风险。
· 床旁一体化诊疗服务
重症监护单元配备专业级正压空气交换系统,可即时转换为标准化手术空间。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床旁诊疗模式,显著降低患者转运风险,把握黄金抢救时间,最大限度提升抢救时效性。
· 嵌入式临床教学体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推崇早临床实践理念。未来的医生通过智能化沉浸式观察系统进行实践学习,确保特殊时期教学科研工作的持续开展;科研人员可经授权访问重症监护数据平台,在零干扰临床运作的前提下开展前沿医学研究。
· 个性化智能医疗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患者多维数据,自动化完成常规医疗操作,智能生成风险预警,并提供循证医学决策支持,使医护人员能够更专注于病患个性化人文照护。所有技术应用均秉持"科技赋能人文"的基本原则,确保智能医疗系统能持续性提升医患间的情感联结。
媒体报道
【见圳时光】共探医学新未来!港中大-港中深两校首届医学前沿联合论坛聚焦前沿医学教育、生物医学、临床科学,启迪新医学人才成长!
【深圳商报】共探医学新未来!港中大-港中大(深圳)两校首届医学前沿联合论坛举行
【深圳特区报】共探医学新未来,港中大-港中大(深圳)两校首届医学前沿联合论坛举行
【深圳晚报】港中大-港中大(深圳)两校首届医学前沿联合论坛举办 共探医学新未来
【中国教育在线】港中大-港中大(深圳)两校首届医学前沿联合论坛 共探医学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