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妙手 仁心仁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S.M.A.R.T中心正式成立暨人工智能医学论坛举办
辞旧迎新,金蛇献瑞。在这春风和煦、繁花似锦的美好时节,2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Surgical Minimally-invasive and Artificial-intelligent Robotic Training Centre,简称S.M.A.R.T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医学院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又一创新尝试,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医疗健康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深圳市工委副书记王汝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丽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康诺思腾首席执行官欧国威等市区领导、国内外医学院校及医院领导、大学主管人员、业界和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郑仲煊教授致辞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教授首先欢迎所有与会嘉宾前来见证医学院这一重要时刻。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领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到微创技术,再到机器人辅助手术,这一发展历程体现了我们拥抱变革的决心。郑院长强调,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不断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将为医学院学子们打造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提供宝贵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的医学人才,促进“医学+AI(人工智能)”持续发展。
赵伟仁教授致辞
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对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港中大医学院自成立以来,在教学、临床实践、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今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堡垒,也是许多开创性医学发现和外科创新的发源地。近年来,港中大医学院在外科实践领域亦专注于研究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并于2020年实现了世界上首例机器人辅助结肠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赵院长相信,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教育与科研质量,助力培养更多杰出的医学人才,推动医学科学发展。
S.M.A.R.T中心揭牌仪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致力于推动前沿研究与医疗教育及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培养“AI+医学”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揭牌嘉宾(从左至右):
欧国威 康诺思腾首席执行官
郑仲煊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周丽萍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
卢煜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王汝津 深圳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
赵伟仁 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
徐志豪 加拿大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执行副院长
仪式开始前,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外科微创人工智能机器人中心,以及观看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临床医学生示范。
与会嘉宾参观S.M.A.R.T中心
医学生现场弹奏钢琴
AIM论坛
2月13日下午,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医学论坛在道远楼103室举办。医学院院长郑仲煊教授、执行副院长徐志豪教授担任论坛联合主席。本论坛旨在强调将人工智能和高阶技术融入医学领域,汇聚海内外医学界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科研人员以及行业精英,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医学教育等主题。
论坛设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环节: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多伦多联合医疗系统数据科学与高级分析副总裁Muhammad MAMDANI、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叶哲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王本友分别作“从微创到腔内外科机器人的发展”“医疗与医学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我们准备好了吗?”“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迈向值得信赖的医学大型语言模型——华佗GPT的实践”。随后,香港机器人外科学会会长赖俊雄加入圆桌讨论环节,受邀嘉宾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和独特见解,并与现场观众互动,讨论气氛热烈。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赵伟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
多伦多联合医疗系统数据科学与高级分析副总裁Muhammad MAMDANI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教授叶哲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王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