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家标准,提升教育质量 —— 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举办2024年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院校培训分享会
12月16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了2024年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院校培训分享会。本次分享会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启动大楼及附属第二医院设置会场,同步解读教育标准,方便医学院和附属医院教师就近参加。来自医学院及附属二院的近30位教师参与了本次分享活动。
医学院副院长(教育)、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谭兆祥教授和医学院高级顾问、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忠芳教授分别在两个会场主持活动。
谭兆祥教授主持医学院会场
张忠芳教授主持附属第二医院会场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22版)涵盖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以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办学标准两大板块。其中办学标准分为10个主领域、40个亚领域,包含117条基本标准(Basic Standards, B)和76条发展标准(Quality Development Standards, Q)。
本次分享会由医学院4位骨干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他们刚从北京参加2024年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院校培训归来。主讲教师着重分享了课程计划、学业考核与评价、学生、教师、教育资源和教育评价6个主领域相关的认证标准,旨在帮助医学院教师初步构建医学教育标准的认知框架,为其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医学院助理院长(临床教育)、港中大(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萧桂仪教授着重分享了课程计划主领域,包括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科学方法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生物与基础医学课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课程计划的结构和组成、课程计划管理以及与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等9个亚领域,全方位地展示了课程计划标准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为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清晰方向。
萧桂仪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助理院长(临床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和大五课程负责人、港中大(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三课程负责人徐俊勤教授则重点解读了教育评价领域,包括教育监督与评价机制、教师和学生反馈、学生表现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等四个亚领域,为医学院教育评价体系的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徐俊勤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三课程负责人
医学院助理院长(教育)杜鹃教授围绕教师和教育资源两个主领域剖析了相关标准,包括教师聘任与遴选政策、教师活动与教师发展政策、教育经费与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临床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为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资源保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杜鹃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助理院长(教育)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二课程负责人Tan Kok Keong教授重点分享了学业考核与评价以及学生这两个主领域的相关标准,包括考核与评价方法、考核评价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考核评价结果分析与反馈、学生咨询与支持和学生代表等要求,为医学院在学生学业管理和人才选拔培养方面提供了策略参考。
Tan Kok Keong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二课程负责人
四位教授不仅就医学教育标准的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还紧密结合医学院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加强教师发展培训、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充分发挥利益相关方各方优势等。这些意见和措施将共同促进医学院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未来,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将继续组织认证相关系列培训,对每项认证标准的内涵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从而使医学院基础和临床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标准要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