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与诺奖得主面对面·Aaron Ciechanover教授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很荣幸地邀请到,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主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教授与医学院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活动以“How to Become A Successful Clinician Scientist”为主题,医学院李丛磊教授担任活动主持人。
院长致辞
医学院院长郑仲煊教授首先热烈欢迎切哈诺沃教授的来访,他希望大家珍惜这次与切哈诺沃教授交流的宝贵机会,鼓励同学们勇于向切哈诺沃教授提问和学习。
阿龙·切哈诺沃教授分享
阿龙·切哈诺沃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早期的成长及学医经历。切哈诺沃教授出生在以色列的一个小地方,父亲是一名杂货店售货员,母亲是一位英语教师。在他3岁时,母亲就要求他开始学习英语,母亲的严厉要求使得他的英语交流技能与其母语一样熟练。此外,切哈诺沃教授从小热爱大自然,并开始学会问问题:为什么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为了探索这些大自然的秘密,切哈诺沃教授在大学时选择了6年的学医生涯。然而,在第3年的医学学习中,切哈诺沃教授对“学医之路”产生了第一次的犹豫,这是因为他观察到,很多病人被送到医院时,都已处于疾病的晚期。这些由于心脏病突发等因素导致死亡的病人,表面看起来是“猝死”,但实际上,其背后的病理改变(如脂质在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处的积累)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为了更深层次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切哈诺沃教授决定暂停 “学医生涯”,休学1年去学习生物化学。
在完成为期12年的医学学习及培训后,其中包括1年实习和5年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切哈诺沃教授选择去攻读博士学位,以更深入地了解发生在病人身上的真实病理变化过程。在1970年代,遗传密码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主流研究,很少有人在乎蛋白是怎样被降解的。在切哈诺沃教授攻读博士时,他与其导师Hershko教授(一位新引进的年轻教授)大胆提出假说:蛋白酶体可以特异性地介导一些特定蛋白(如损伤或对机体细胞有害的蛋白)的降解,这种特异性蛋白降解的机制是与蛋白在胃中被非特异性降解不同的。
1981年,切哈诺沃教授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鉴于其博士期间的优异学术表现,所在的大学为他提供留校任教的机会。然而,切哈诺沃教授婉拒了这个宝贵的机会,因为他想出国拓展自己的学术人脉,并想把自己的研究与博士导师的研究区分开,以打造自己独特的学术identity。于是,切哈诺沃教授来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Lodish教授的课题组,开展了5年的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切哈诺沃教授鉴定出泛素化系统在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后,切哈诺沃教授面临一大人生选择:是留在美国发展,还是回到自己的祖国以色列。当时的他认为,美国人才济济,倘若自己回到以色列,自己产生的impact会更大。于是,切哈诺沃教授选择回到了以色列理工学院,一直任教至今。
交流互动
在交流中,切哈诺沃教授强调了科研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大多数医学重大进展(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都来源于实验室——“Medicine is a research-based profession, and medicine comes from research”。此外,切哈诺沃教授还与听众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生活哲理:1) Success is a journey of determination.鼓励大家寻找各自成功的秘诀; 2) Careers are just not reaching targets. Instead, careers are to collect enjoyable experiences; 3)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仔细想想: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切哈诺沃教授勉励同学们,尝试找到大学毕业后,让自己enjoy life长达30年、甚至60年的职业。
切哈诺沃教授还就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如出国深造的国家选择,怎样从如今各种新技术、新领域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怎样去处理求学及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中医药的发展前景等,进行了详细解答。
活动总结
最后,郑仲煊院长作活动总结。郑院长表示:1)当你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时,便不会觉得每天都在working,勉励大家Go with Your Passion;2)积极应对挫折,当被别人说NO的时候,实际上也代表Next Opportunity在等着你; 3)中医药是中国的巨大财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将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帮助下成立中华医药学院,着重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研究。
撰文:李丛磊教授(医学院)
摄影:常洁(医学院)